我想先講一個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富裕家庭裡的男孩。 男孩有一對疼愛他的父母,生活非常美滿。 但是這種美滿在他父親負債越來越多之後漸漸粉碎了,最後他的父母離婚了,而他不得不輟學替父親還債。 沉重的債務落在兩父子身上,他們一邊要省吃儉用努力賺錢,一邊要忍受債主的騷擾和打罵,生活非常窘迫。 但是他們依舊苦苦堅持著,直到債務悉數還清,他們才能過上相對輕鬆的生活。 他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還債,父親變得衰弱多病,而他也得了一些疾病。 儘管如此,男孩始終沒有離開父親,一直替父親打工還債,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。 有人問他有沒有恨過父母,他說從未恨過,要恨也是恨自己沒有能力早一些還清債務,讓父親過上更好的`生活。 人們佩服他的孝順,但是他說這並不值得佩服,這是他想為父親做的事情,不是為了孝順而孝順。
常常會聽到“應該孝順”這種說法,但有多少人是出自真心關心和照顧自己的父母呢?
很多人以為給父母一些錢,讓父母物質生活上安逸就是孝順。實際上,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關心和陪伴,一個電話問候、一起閒話家常、一起散步,就能讓父母滿足了。可是不是所有 子女都能做到。
當我們的父母擔心子女今年犯太歲,要帶子女去寺廟,要子女戴上開運首飾。也許,我們並不相信這一套,但是我們也可以順從他們,而不是當面斥責他們不懂科學,因為這是父母對我們的心意。
在春秋的時期,魯國的曾參字子輿(孔子的得意弟子,世稱曾子),侍奉母親極其孝敬。 (家貧,經常自己入山打柴)一次,曾參又進山砍柴去了,突然家裡來了客人,他母親不知所措,就站在門口望著大山希望曾子回來,許久不見歸來就用牙 咬自己的手指。 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參忽然覺得心口疼痛,便趕緊背著柴返回家 中,跪問母親為什麼召喚他。 母親說:“家裡突然來了不速之客,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來。”
孝順不是應該,而是出自一份心意,帶著感恩照顧撫養我們的父母,關心疼愛我們的長輩,他們一直都在為我們付出,也許我們沒有能力讓他們過上非常富裕的生活,但至少我們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那份真摯的關懷,讓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,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對他們的關愛和孝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