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第一個問題,常聽師父說不可以貪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貪睡?
我在沒有出家之前跟懺雲老和尚住茅蓬住過半年,茅蓬只有五個人。 山上沒有水,沒有電,晚上點小蠟燭,我們晚上睡覺大概九點鐘就睡覺了,早晨一點多鐘、兩點鐘起床。 起床因為沒有燈,佛像前麵點一對蠟燭,我們功課是拜佛,所以早晨起來拜三百拜,拜完之後各人有各人的工作,就開始自己去做去。 睡眠的時間愈少愈好,佛說五欲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也叫五蓋,蓋是什麼? 蓋覆,把你的性德、你的智慧、你的德能蓋住,障礙住了,蓋是障礙的意思,所以這個東西越淡薄越好。 財可以不要,色也可以不要,這個色是指男女,可以不要,名也可以不要,吃跟睡沒有辦法,但是越少越好。
所以佛教人是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,夠不夠? 夠了,人的飲食是能量的補充,身體是個機器,需要能量補充他才有精神,才有體力。 能量的消耗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,確實,於勞心、勞力消耗都不多,消耗在妄念上消耗的最多。 所以你的妄念越少你的消耗就越少,很少的飲食你能夠維繫。 佛陀在世,他帶的這批學生心地都很清淨,一天一食足夠了。 阿羅漢心更清淨,見思煩惱都斷了,一個星期吃一餐;辟支佛的定功更深,就是說妄念更少,半個月吃一餐。 阿羅漢出來托缽是一個星期一次,辟支佛是半個月出來托缽一次,一次就是吃一餐,不是託一缽回去慢慢吃,不是的。 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,色界天人這五條都沒有,這五欲,色界天人得初禪,禪定得初禪以上,他可以不要睡眠,他可以不要飲食。 證明這個東西是真的,不是假的,是可以斷的。 我們現在就是煩惱、習氣、妄念太重,才需要這些東西。
第二個問題问道,弟子對於財色名食都不貪愛,但是每天都很疲倦,總要花很多的時間在睡覺上,但是精神一直都不能集中。
答:對,越睡愈迷惑,昏沉! 睡覺是昏沉,哪有睡過了時候精神變成好的? 沒有這個道理。 很累的時候可以休息,所以我們念佛堂,現在我們在澳洲淨宗學會的念佛堂也是這個方式。 念佛堂旁邊有兩個房間,大房間,通舖,一個是男眾的,一個是女眾的。 念累了你去休息,海青不脫,一醒過來趕緊上念佛堂,這個方法好。 我們這個方式也是採取祖師大德的教誨,念佛堂不需要法師來帶,我們採取繞佛,以繞佛為主;繞累了可以止靜,可以坐下來,希望坐下來的時間少,繞佛 的時間長;實在是疲倦了,可以到後面房間休息,休息好了趕緊再進念佛堂,二十四小時不中斷。
我們的佛七是七十天,十個佛七連著打,一年四次,就是春夏秋冬每一季我們是一次。 也便利同學,同學們到那邊去的時候要預先報名,因為名額有限制。 一般申請到澳洲觀光旅遊,澳洲都會給你三個月,所以你參加一個佛七時間正好,七十天。 這是真正是在那裡用功,七十天不說話,七十天連電話都不接,跟外面就等於說是完全斷絕。 生活起居有人照顧你,心會靜下來,所以靜就能生慧,慧就有悟處。
後面問的都是你的毛病都現前了,你看看,無論做什麼事情精神都不能集中。 現在每天做四個小時兼職工作,做家務也很散亂,做得很吃力,常生煩惱,緊張、憂慮,身體越來越差,大不如前,也不知是否跟年齡漸大有關係? 你現在年齡五十一歲。(五十一歲還很年輕,是不是?)師父常說“一切法從心想生”(沒錯,一切法確實從心想生),我雖然不去想自己年齡漸大,但實在有心無力之感。 又想多抽一點時間看師父的VCD,長時薰修,趕快抓緊時間依教奉行,真心希望今生能帶業往生,不會空過,請師父指教應該怎麼從生活當中克服?
答:每天少睡一些,最有效的方法是拜佛,拜佛能夠克服睡眠。 希望每天先從一百拜開始,每天早晨早點起來拜五十拜,晚上晚點睡拜五十拜,然後慢慢增加。 如果嚴重的話,你要真有毅力、決心,每天拜個三百拜到五百拜,很好。 我在早年初學的時候,我一天拜八百拜,消業障,早晨拜三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中午吃過飯之後拜兩百拜,一天拜八百拜。 拜了之後很受用,拜佛是最好的運動,心清淨,身體每個部位都運動到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