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成就」在一般的理解,不外乎現世的成就自我,以及擁有名聲、掌握權力、積累財富等等;在大乘佛法裡,「成就」,即是利益眾生,是修行的成就、佛菩薩的成就。
有不少人認為,出家人若要由凡轉聖,就必須割愛辭親、隱於叢林,也經常誤解「四大皆空」的涵義,誤解「空」便是什麼都不要、都不追求,以為佛教講「空」就是空談玄理。
對佛教來說,「成就」的意思是「因緣果熟」,也就是「波羅蜜多」。
「波羅蜜」是古梵語,意思是「度」——從此岸度到彼岸,「多」則是語住詞,意思等同「了」。 翻譯成中文的佛經,在文字上選擇保留古梵語的「音譯」,而不作「意譯」,是為了保留最接近佛陀傳法時的完整概念,而不受文字翻譯的局限。
我們想要度過煩惱、度過困難、度過生死,更進一步轉苦為樂,轉差別為平等,轉煩惱為菩提,都要靠六度波羅蜜。 所謂「六度」,就是「六種得度的方法」,第一是布施,第二是持戒,第三是忍辱,第四是精進,第五是十禪定,第六是般若。 稍後會有舉例和說明。
《金剛經》的四大要義:無相布施,無我度生,無住生活,無德而修;就是從此岸到彼岸、達到波羅密多的法門,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點,就是「以出世的精神,做入世的事業」。
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:
一、肉體的生命
二、大眾的生命
三、超越的生命
四、不死的生命
「肉體的生命」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,人身難得,要好好愛護。 「大眾的生命」是在群體生活中儘自己的本分。 「超越的生命」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裡,為別人、為群體、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。 「不死的生命」就是佛教所說的「法身慧命」,生死不住於心,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,了生脫死,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的生命。
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,每個人的心,都能決定並且完成他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