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個好消息,一個壞消息,你想先聽哪個? 估計你很想先聽壞消息,因為這就是大多數人的選擇。 但是為什麼呢?
人人都關注壞消息
人類很容易受到壞消息、憤怒面孔和悲傷記憶等的影響。 為什麼會這樣?
這是因為負面事情更容易影響到我們的情緒,這種現象稱為“消極性偏見”。 每個人都會體驗到這種偏見的影響:在社交生活中,壞名聲給我們帶來的困擾遠多於好名聲帶來的快樂;在情緒方面,我們的壞心情比好心情更能帶來深刻 的印象;在健康方面,許多人更在乎自己健康狀況不佳的消息;在媒體中,負面評價往往會脫穎而出……負面的東西往往會佔據我們大部分的精神空間,只留下很小的空間 來接受那些可能有助於我們的讚美話語、愉快經歷等等。
研究發現,在我們看到的人群裡,不管有多少微笑,我們總是會首先註意到憤怒的面孔,甚至是只有6個月大的嬰兒,也會很迅速地在人群中發現憤怒的面孔, 但是發現一個快樂的面孔卻很慢。
之所以會這樣,因為我們大腦裡有個叫做杏仁核的區域是專門負責處理情緒的。 但是杏仁核中三分之二的神經元都是處理壞消息的,它們會立即對壞消息做出響應,並把得到的信息迅速地長期儲存起來。 相反,好消息需要花費大約12秒才能把信息長期存儲起來。
這其實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產物。 由於杏仁核中有三分之二的神經元來處理壞消息,可以使我們迅速地評估“壞消息”對我們產生威脅的嚴重程度,以便採取適當的行動——“要么戰鬥,要么逃跑”。 就像,我們的祖先看見一個像蛇的東西,首先採取的行動都是立刻跳開,而不是先慢慢地認真觀察之後再做決定。 這樣有利於我們規避危險,提高我們的生存率。
而好消息不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威脅,所以不需要立即做出反應,因此大腦中負責處理好消息信息的神經元就會少一些。 這樣一來,就形成了人類的消極性偏見。
壞消息影響更大
首先我們要了解,人類對“壞消息”的感受更深。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·卡尼曼是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,他以研究行為經濟學出名。 他認為,人類更常常哀悼損失而不是享受好處。 因此,賺了1千塊錢的高興勁和丟了1千塊錢的痛苦感相比,總是丟了錢的痛苦感更強烈。
其次,“壞消息”有更大的感染力。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,人類的文學和宗教思想,都是在描述人類生活中好的和壞的力量之間的爭鬥。 其中,人在對抗壞的東西上往往更具有感染力。例如,我們時常觀看的悲劇,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。 同樣,把這種觀點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領域——愛情、工作、家庭、學習、社交等等,他們還是發現“壞的比好的力量更強大”。
第三,“壞消息”有強
第三,“壞消息”有強烈的傳染性。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認為,負面事件帶來的影響有強烈傳染性。 他們舉了一個例子,例如蟑螂是我們討厭的,美食是我們喜歡的。 如果說我們見到一個蟑螂從我們面前爬過,往往會是使得一個美食無法下嚥。 然而反過來,卻從來不會發生——吃了口美食,會對一個蟑螂大加讚賞——除非酒喝醉了。
那麼負面的情緒對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呢?
有研究指出,與情緒有關的疾病,目前已達200多種,而70%以上的人還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“攻擊”。 其實,在每個人的體內,都有一張關於情緒的地圖。 在這個新型肺炎肆虐的當下,如果你還時常感到不快樂,感到抑鬱、焦慮,那隻會增加患病的風險。
精神科專家表示,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,長時間處在某種情緒中不能自拔,就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。
不同情緒對應不同疾病
不同的情緒對應著不同的身體疾病。 比如恐懼、焦慮會導致腹部疼痛;批評、內疚引發關節炎;壓抑導致哮喘;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,還愛發生膿腫;恐懼會引發暈車和痛經。
“胃腸道被認為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,心理上的點滴波動它們都能未卜先知。”心理醫學科專家表示,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,胃腸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,比如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,全球約有10%的人一生中患過該病。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 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疼或腹瀉;壓力大的時候根本吃不下飯。
司機、警察、記者、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最大。 其次是皮膚。 對很多人來說,緊張時頭皮發癢、煩躁時頭皮屑增加、睡不好狂掉頭髮,還有反复無常的蕁麻疹、濕疹、痤瘡,都可能是長期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。 第三就是內分泌系統。 女性的卵巢、乳腺,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衝擊。
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,小到感冒,大到冠心病和癌症,都與情緒有著 密不可分的關係。 充滿心理矛盾、壓抑,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,免疫力低下,經常感冒、一著急就喉嚨痛;緊張的人則會頭痛、血壓升高,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; 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 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。
由此可見,疾病與不良情緒密切相關,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病毒, 保持好心情是最簡單抵禦病毒的方法。
那麼, 我們應該如何控制不良情緒,不讓它們在身體裡作怪? 怎樣趕跑最容易得病的 7 種情緒呢?
Ⅰ) 恐懼
人在面臨威脅,或者可能受傷時會本能地產生出一種情緒,這就是恐懼。 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種其他的情緒,比如緊張、焦慮、害怕、不安等。 而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,恐懼其實是很正常的,但如果你一直處於恐懼狀態下,就會心慌心跳、呼吸急促、頭腦混亂甚至暈厥。
解決方法:
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說,恐懼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,不必有壓力和負擔。 對於已經發生的恐懼事實,要設法冷靜下來。 想到事情最壞的結果並坦然面對。 也可以先將自己恐懼的各種可能因素列舉出來,學會直面它,
例如,在疫情的這段時間裡,雖然說自己有被感染的風險,但你應該思考一下,你受感染的風險到底有沒你想像的那麼高? 如果你仍無法理性思考,那麼,用靜觀的方法,可以讓你冷靜下來,直接感受並接受那些恐懼情緒,用靜觀的方法消除它,免除它對你的傷害,讓你恢復內心的寧靜。
Ⅱ) 抑鬱
焦慮與抑鬱時常伴隨在一起,在疫情肆虐的當下,抑鬱情緒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。 這個時期是有史以來最長的假期,相信大家在家裡自我隔離已經一段時期,生活的壓力隨之而來,不工作沒錢,車貸房貸孩子學習,出去工作,又怕染病,種種情緒與壓力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壓在了你的肩上,沒法呼吸。 巴西老年病專家戈麥斯經過長期觀察指出:“長期處於憂鬱狀態,會導致過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類膽固醇的產生,加快人體衰老進程。”不少老年人由於退休後兒女不在身邊,在 孤獨和憂鬱的陰影包圍下,很容易“老得快”。
解決方法:
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無論結果如何,無悔即可,對於這種抑鬱的心態,及時調整心態最重要,在極端的情況下,要學會取捨,把握住自己內心覺得最重要的東西即可,在自己和家人生命面前,錢有那麼重要嗎? 國際知名心理諮詢及治療專家盧斯亞尼指出,想要消除焦慮與抑鬱的思想習慣,最簡單的自我訓練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所有事情“向好的方面想”,假如你沒辦法強迫自己這樣想的話,那用靜觀的方式,讓自己冷靜下來,感受並接納這些不良情緒,讓它們化作你的正能量。
Ⅲ) 生氣
這段時間是人們經常遇到的事情。 從健康角度來講,閒氣、怨氣、悶氣、賭氣和怒氣這五種氣,不僅讓人心情變差,還會在身體裡留下“不良記錄”。 防癌科教授指出,生氣時面色蒼白、嘴唇發紫、手腳冰涼,天長日久,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,臟器病變。 而在疫情的這段時間裡,免疫力下降,無疑是讓病毒有機可乘,另外,身體不好的老年人,在生氣的時候血壓瞬間上升,很容易出現腦溢血、心髒病和心肌梗死。
解決方法:
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表示,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,生氣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,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。 美國醫學博士迪帕克認為,情緒其實是留存在我們身體內的某種強烈的思想。 任何一種思想的產生,都是為了尋求一種表達,當思想表達後,它就離開了。 恐懼、憤怒、悲傷、壓抑等等都是某種思想,它們的產生也是為了尋求表達,如果我們一直緊閉大門不讓它表達,它就會一直來敲你的門。 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與這些情緒像朋友般傾心懇談,讓它們得到恰當地表達呢? 靜觀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,靜觀可以讓你在想生氣的時候,迅速冷靜下來,讓情緒以最平和的方式表達出來,從而解決問題。
Ⅳ) 敵意
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,加之疫情肆虐。面對生意競爭,難免讓大家產生敵意,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。 敵對情緒會轉化為焦慮,長期積累可能破壞免疫系統,更嚴重的會導致心臟受損。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羅莎琳德·賴特醫生指出,消極情緒與肺功能衰退有關,還會反過來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。 此外,敵對情緒還會引起心髒病、哮喘等。
解決方法:
敵對情緒是能被克服的,很多東西,我們單憑一己之力,無法改變大局,所以,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最重要,把精力放到更有價值、更有興趣的事情上去,尋找 能愉悅自己的方式和活動。
Ⅴ) 多疑
新聞裡發生的一些事情,強行與自己聯繫起來;“別人買東西被感染,馬上就想是不是自己也被感染了”“別人咳了兩聲,馬上就想那 人是不是感染者”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說,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獨、寂寞、心慌和焦慮,特別是有些老年人,即便一點小事,也要琢磨猜忌很久。他們天天緊張不安,最終可能導致心理崩潰,也會因為寢食不安引起食慾不振和營養不良。
解決方法:
多疑心理產生的原因,往往和消極的暗示有關。 我們要認識到無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後果。 像上面買東西的那種情況,新聞告訴你這種情況會感染,但不是告訴你去買東西就一定會感染,你要想的,應該是雖然去買東西或者拿個快遞那麼短時間,我也應該戴上口罩,以防萬一,而不是想著我是不是也被感染了。 靜觀,可以讓你內心安靜下來,讓你在多疑的時候,能夠選擇正確的思維方式。
Ⅵ) 悲傷
“對心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悲傷。”心血管科專家告訴記者,“茶飯不思”、“借酒消愁”都是過於悲傷的表現。 此時,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的壓力激素,會使動脈收縮,容易導致心髒病發作。 中醫也認為,當一個人悲傷時,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聲,容易造成肺氣的損傷。
解決方法:
假如你不幸成為了肺炎或疑似病人,你最不應該的就是悲傷,雖然,在這種情況下,難以避免產生悲傷情緒,但悲傷情緒只會讓你跌入更壞的循環中,如果處理悲傷 情緒,轉移視線是一個不錯的方法,寄情於其他能讓你身心愉悅的事情中去,讓時間過得更快,又或者用靜觀的方法,將悲傷化作積極的能量。
Ⅶ) 情緒失控
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中,“季節性情緒失調”經常發生,別人一些很小的舉動,便能觸動人的神經。
解決方法:
這種情緒失控,其實可以理解為是各種不良情緒壓力下的綜合症狀,當你想要發洩情緒的時候,你需要想個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,想想自己和家人因為你的衝動,需要承擔什麼樣後果。 如果這樣也無法讓你平靜,那麼,學習靜觀的方法,讓靜觀成為你想發洩時,馬上平靜下來的引子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