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丰老師:用愛來陪伴 用來生命服務

“愛”是現實空間感受到的最高境界的能量

所有的宗教在現實中所宣揚的,就是大愛,我們在這個宇宙空間裡,人能感受到這個大愛的表象,就是太陽。太陽沒有分別,沒有分別的愛就是大愛,在人類中的一個榜樣,就是特蕾莎修女,所有十方緣緣起的楷模就是特蕾莎修女,在她身上表現出的楷模就是大愛,讓每一個人為之感動,為什麼?因為她是我們這個空間的最大能量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我們知道,在道德經裡,有一段話叫“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”。什麼意思呢?道是N維宇宙空間(N趨於無窮大)的智慧,是這個宇宙中極致的智慧境界,德是離開N維到N-1維,所以思維和N-1維之間是德,佛家管這個境界叫功德,所以有德高望重,厚德載物。失德而後仁是什麼意思?即離開思維進入三維空間,離開功德的層次進入三維空間,它就是以仁愛的層次呈相,它是我們宇宙中最大的能量。

公益-自我喚醒的人生題目

那麼我們在現實中講的公益是什麼意思?這就是自我喚醒的人生題目。什麼是公益,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人的認知是基於一個小我的意識,給自己身上和周圍世界貼上和自己相關的標籤,而這些東西恰好是我們內在自由度提升的障礙,它會讓我掛礙在這個三維空間與我相關的事物裡,而公益會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到更大的空間,更大的宇宙空間狀態裡面。這時候,小我產生的糾結,跟自己所謂相關的那些事情,被逐漸淡化,那他帶來的是什麼?更便於我們內在智慧的提升,更便於我們內在自由度的提升,所以他在幫助我們完成人生的使命。幫助我們實現我們人生真正的價值。也就是提升意識能量自由度。所以公益本身應該是一個自我喚醒的人生題目。有些人說做公益是在做好事,其實不是,做公益表像上呈現是做好事,但實際上,他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,對自己的慧命,對自己內在負責的一個實踐。

明白的人,他會越來越從這個過程中得到喜悅和滿足。不明白的呢,看著這個人傻傻的,也不賺錢,也不要名。不掙錢可以,有些人不要名是不行,有些人做公益,做慈善,一定要整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支票,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捐了。這個事情有一個公案,當年梁武帝讓中國很多人修佛,他建了很多寺廟,達摩祖師來的時候,他就問達摩祖師,我讓那麽多人修佛,建了那麽多寺廟,我有多少功德呢?達摩祖師給了他四個字“實無功德”。為什麼?這不是一個是和非的問題,這是一個科學問題。當你在現實中做奉獻的時候,你是把屬於你的那部分相對固化的能量給激活了,但是你又把那種能量用一種三維的形式,一種名譽的形式表達出來,又回到三維境界了。所以這個能量沒有提升自由度,他只是轉化了一種形式。以一個物質財富的形式轉化成你的名譽,找到了你自己那種功利地狀態。那這個狀態並沒有達到你真正的內在自由度提升,它使得你的最終結果限制了自由度的提升。所有這個在佛家講叫著功德相,或者叫著善。因為在善惡中的取捨,還是在三維的邏輯體系裡。到了大愛時,其實根本不需要評判,根本不需要評判哪件事是對哪件事是錯的,因為這是他自己的生命狀態的呈現,它是一種自然態,它是境界自由度到那的自然呈現,它根本不需要過分地標榜和渲染。所有十方緣的核心裡,並沒有覺得自己在幫助老人,反而帶著巨大的感恩的心知道老人在幫助我們去領悟生命。老人呈現的相給了我們最好的生命教育。因為老人其實是我們內在投影出來的,你的內在糾結一定投影出來是一個糾結的老人,當你內在對糾結超越時,這個老人是和你一起超越的。所以,每一次十方緣在做生命關懷之後,大家分享的是一種內在的喜悅,是內在得到超越以後的那個狀態。這個狀態,已經獲得了,所以根本不需要再多的物質的、名譽的回報。那個回報一回來,就把提升的部分又拉回來了。我在無錫講課時,有一個朋友問我,前兩天我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,我有點糾結,我不知道該不該給他錢,有時候我覺得該給,是在做善事,有時候我又覺得不該給,因為我覺得這對他的本質沒有幫助,您覺得我是該給還是不該給?我該怎樣提高呢?當時我告訴他,不管你給還是不給,做完了你忘了他,你就提高了。我們很多時候把我們做過的事,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,糾結在自己的狀態裡時,他在評判,這時你就沒有提高。提高是你在當下的那個狀態,那個自在,喜悅與自己連接的狀態,是有價值的,至於過去做了什麼,未來可能會有什麼?其實並不重要。所以公益,你這邊做了,那邊給他忘了,那是真正的與你自己成長有關聯的。

我們知道當我們執著在三維世界的時候,我們很多事情放不下,就相當於我把這張紙擋在眼前,二維的相放不下時,我沒有辦法得到三維的信息,只有當我把這個二維的相從我眼前拿開,我得到三維信息。我們的大腦裡面,我們的意識裡面充滿了三維的相,我們在物質世界裡的情感,金錢,房產等等,這些都是三維的相,當你把這些東西放不下時,這些都是三維的掛礙,你怎麼可能得到更高維的相呢,只有你在這個當下把你三維掛礙的相從你意識中拿掉,最後一個相拿開之後,你得四維智慧。你的自由度提升到更高一個空間,在一個更自由的能量空間裡,這就叫自由度。這你就進入了德的層次。但是我們人還有一種東西,法術,這個東西可能在第四維,我們接觸了一個人,他可以幫你看手相,能幫你算命……,告訴你明天會發生什麼,經常有些人依賴這樣的人,動不動去算一命,這也是一種放不下,放不下的是術。我們知道3比無窮大等於零,4比無窮大也等於零,任何有限數比無窮大都等於零。金剛經裡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什麼意思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只有在任何一個中間層次有一個有相的訴求,你就會被這個相障礙。而當我們的自由度通達到N維(N趨於無窮大),這個時候是無窮大比無窮大,這個數在數學裡叫做1或其它任意數,1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。任意數叫證便知,它貫通無時不在無刻不有,他貫通一切空間,它在任何一個層次上它都可以定位,這就是道無時不在,無刻不有,神無時不在無刻不有,佛無時不在無刻不有。通達的自由度不是一切都不在,而是一切都在。在每一個臨在之中,它都有。但他不執著在任何一個有形有相的空間層次。所以我們講真正的純度,是指不執著在任何中間層次,這是禪宗的頓悟。當然了,我們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,只是說到了它最高層次的狀態,那中間確確實實還有很多次第所在,這是佛陀在他49年修行里面講的他在不同次第中所感受到的相,但是,所有說的東西,他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都僅僅是藉用。借用一個描述,所以他最後說,誰說我講的是佛,誰就是謗法,因為說出來就不是法了。但是他說出來的東西,被我們後面的弟子在某一個層次上執著,這就變成了相。連佛祖都說他說出來的東西不是真的,那我們還要把自己說出來的東西當成真理?所以為什麼我在講課之前告訴大家,我只是在藉用一個工具,而這個工具只是來喚醒我們自己內在的那個智慧,真正喚醒的東西不是我們能說出來的,說出來就把它局限了。所以,我們這裡說的放下,不僅僅是對我們接觸的小我的這些事情放下,也包括了我們很多認知,隨時都能放下。當你能夠隨時放下的時候,你才能拿起你需要的東西。當你不執著一法的時候,你才能駕馭萬物。

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當下,其實不是我們說等待某一天我們覺悟了,而且是無止境的你可以去等待。為什麼?只有當下可以連通高維。我這個面上一點,任何一點,在這個面上,它可以代表一個信息源,可是到三維空間,它是垂直於這點的一條直線,它是正無窮到負無窮,所以我們每擴大一維,這一點就變成了比他多無窮多倍智慧的一個相,我們現實這一個當下,是一個信息集合,可是到第四維一看,它是垂直於我們三維空間的一個整體的信息體系,他包括了無窮多比我們這個信息的智慧,所以只有當下可以通達N維,因為剛才一會過去未來,全是三維,你只要期待未來、一會發生什麼,你在過去的一種認知裡面你就沒有離開三維,你連三維都沒有離開,你怎麼上四維,你怎麼上N維?不可能,所以自由當下。而且當下的狀態是無止境的。你當下的自在是不需要任何條件,所以真正的幸福是無條件的,真正的快樂是無條件的,你只要快樂,一定會提升。只有在那個狀態,你才能體會無止境的內在成長,這叫頓法,頓悟是指你在當下透徹宇宙的真理,這不是我們念佛打坐打到一定功夫了的成就,不是那麼回事,所有的禪一定是當下,當下離相,一心不亂。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