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肉脆五色豆飯
材料:
米、五色豆(紅豆、黃豆、白扁豆、綠豆、黑豆)、素肉脆、光面菇、紫菜、水、Maggi 齋高湯
做法:
1) 紫菜洗淨,用涼水泡發
2) 光面菇洗淨,用涼水泡發、之後切成片
3) 五色豆提前一晚洗淨、用涼水泡發,泡發的五色豆水不要倒掉留著備用
4)) 將米洗淨後放入內鍋
5) 加入素肉脆、紫菜、光面菇、五色豆、五色豆水和雜豆
6) 調入Maggi 齋高湯,往內鍋加水,加至2杯(煮飯)水位線
7) 選擇「煮飯」模式即可。
中醫以陰陽五行為基礎,五行可與天、地、人相應,比如天有東西南北中、春夏秋冬長夏、風熱濕燥寒等,地有五穀、五畜、五音、五味、五色等,而人則有五臟、五體、五聲、五誌等,那麼不同顏色的食物是否有類似的分類呢? 張湖德教授詳細介紹了五色豆在養生中的價值。
俗話說:“要長壽,吃大豆”。 的確,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醣類、脂類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是較佳的健康食品。
按照中醫的五行學說,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分別對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。 適量食用綠豆、紅豆、黃豆、白豆及黑豆,分別有益於五臟。
營養功效:
【青】綠豆解毒
說起綠豆,除了解暑的作用外,還有一大功效被歷代本草著作所記載,那就是“解毒”的作用。 《本草求真》記載“所言能厚、能潤、能和、能資者,緣因毒邪內熾,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,無一不受毒擾,服此性善解毒,故凡一切癰腫等症無不用此奏效”。 尤其是大劑量綠豆與生甘草合用時,可解附子、巴豆等中毒。
需要注意的是,綠豆不宜煮得過爛,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,降低清熱解毒療效。 服藥特別是服溫補藥時,不要吃綠豆食品,以免降低藥效。 未煮爛的綠豆腥味強烈,食後易使人噁心、嘔吐。
【黃】黃豆健脾
黃豆,又名大豆,服之可令人長肌膚,益顏色,補虛開胃,是適宜身體虛弱者食用的補益食品。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黃豆可增強機體免疫力,有防止血管硬化及降糖、降脂的作用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大豆中的一種叫大豆異黃酮的物質,它的結構與雌激素相似,具有雌激素活性,能夠減輕女性更年期綜合徵症狀(如烘熱汗出、煩躁等)。
而對於高血壓病人群,尤其是服用的抗高血壓藥中含有利尿成分者,易導致體內鉀元素的排出增加,若不注意補充,則容易導致低鉀血症,出現乏力、心慌、胸悶等不適。 有研究報導,每100克黃豆含鉀量高達1503毫克,高於許多蔬菜、水果中鉀含量。 因此,對經常服用含利尿成分的抗高血壓藥患者,經常吃點黃豆,對及時補充體內鉀元素很有幫助。
需注意的是,高血壓腎病患者應慎食黃豆。 高血壓腎病患者由於腎功能損害,鉀元素不容易排出體外,此時如再吃黃豆,則很容易導致高鉀血症,出現胸悶、心律失常等情況。 再者,黃豆性偏寒,脾胃虛寒經常出現腹脹、腹瀉及腎虛遺精頻繁者不宜多食。 生吃,亦不可。
【紅】紅豆消腫
紅豆,亦稱赤小豆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“行津液,利小便,消脹除腫止吐,而治下痢腸澼,解酒病,除寒熱癰腫,排膿散血……”內服可以利水,如鯉魚赤小豆湯等;外用可消腫解毒,曾有一僧人生髮背(指癰疽發生於脊背部)如爛瓜,鄰家乳婢用赤小豆治之,發背速愈,療效甚佳。
赤小豆是藥食兩用的佳品,但在具體使用時,仍需注意其具體適應症。 陶弘景曾說:“(赤)小豆性逐津液,久食令人枯燥矣。”
赤小豆質硬而不易煮爛,為提高藥效,建議將其打碎入藥,或先浸、久煎使其充分利用。
【白】白豆養肺
白豆,俗稱二季豆或四季豆。 中醫學認為白豆味甘性平,無毒。 可補五臟,調中,助十二經脈。 《食物本草》說:“白豆即飯豆也,粥飯皆可拌食。”現代藥理研究,白豆含皂苷、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,具有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功能,增強抗病能力,對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複發有很好的作用。
白豆烹煮時間宜長不宜短,要保證熟透,否則會發生中毒。
【黑】黑豆清心
黑豆,別稱烏豆。 古時,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飼料。 牲畜食用黑豆後,體壯、抗病能力強,這都與黑豆的內在營養與保健功效有關。 那時,人們崇尚白色食品,只有貧窮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無奈食用黑豆。 但黑豆的醫療效用被醫者和養生者發現並總結出來。 《本草綱目》記載“(黑豆)入腎功多,故能治水、消脹、下氣,制風熱而活血解毒。”
黑豆可烏髮黑髮,不僅表現在內服上,外用同樣具有這樣的功效。 《肘後備急方》中的大豆煎是被隋煬帝后宮所採用的一張宮廷秘方,它是將黑大豆在醋中浸泡一兩夜,加熱煮爛,去渣後用小火濃縮的藥液來塗發,可達到“染髮須,白令黑”“黑如漆色”的功效。
在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飲食講究“五穀宜為養,失豆則不良”,可見豆類是古今公認的食療佳品,素有“植物肉”的美譽。 然而,對青春期的孩子,患有痛經、子宮肌瘤的女性,備育的男性及胃炎、痛風、腎功能不全、蠶豆病等患者要慎食、少食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