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告須菩提:「如是如是!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當知是人,甚為希有。」
何謂不驚、不怖、不畏?
僧肇大師言:
“得聞大乘聞慧解,一往聞經,身無懼相,故名「不驚」。
得大乘思慧解,深信不疑,故名「不怖」。
得大乘修慧解,順教修行,終不有謗,故名「不畏」。”
佛陀說,要是有人聽聞《金剛經》,「信心不逆」,福德將勝過在無限的劫世中,無限量的以身布施。 「信心不逆」就能隨順《金剛經》的文字般若,心不住著一處,不生毀謗。 受持讀誦,能夠自利;為人解說,能夠利他。
六祖《金剛經解義》說:「信順於理,故云不逆。行解相應謂之受,勇猛精進謂之持;心不散亂謂之讀,見性不逆謂之誦。」
再看《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》上說:「阿難!菩薩摩訶薩信心清淨,無有怯弱,於佛法僧,心得淳淨,守護六情,無所願求。無信眾生,於佛法僧,令生信樂;已生信樂,心不放逸,發菩提心,不著心相,信知六界與法界等。」菩薩行人,能信心不逆,自然調和柔順,心無怯弱無願求,入三寶海,得如意智寶。
凡夫信仰不夠堅實,有時候以現世好心沒有好報的例子,來質疑佛法。 信一日,疑三日,這種三天打魚、五天曬網的行徑,只不過是在「迷與想悟,卻不能夠得悟」之間擺盪。
過去有一位老和尚發心要建一座廟,於是在市街上誦經念佛,經過了三個多月,竟然沒有人理他;旁邊一個賣燒餅的小孩,看了十分不忍,心想:「唉!老和尚太辛苦了,我把賣燒餅的錢給他吧!」
於是就把那天賣燒餅所得的錢,悉數捐給老和尚了。 市集上的人聽說賣燒餅的小孩子捐了錢,個個心生慚愧,自忖:「賣燒餅的小孩都知道發心做功德,難道我們還比不上一個小孩子嗎?」
於是一傳十、十傳百,老和尚一下子就籌齊建廟的錢了。 老和尚十分感激這個小孩,就對他說:「孩子,你今天發心做了大功德,將來你若有什麼困難,記得到寺裡來找我。」
小孩回去後,因為交不出賣燒餅的錢而被老闆解雇了,一時找不到別的工作,流浪街頭,終於淪為乞丐;不但三餐不繼,頭上還長了癩痢,眼也瞎了……忽然想起老和尚說過的話,一步步摸索,往寺院行來。
老和尚因為修持得道,已證得三明六通,知道小乞丐將到寺院來求援,就在當天晚上召集徒眾,交代大眾:「明天有本寺的大護法要來,大家開山門恭敬迎接,不可怠慢!」
第二天全寺職事掃灑以待,可是直到傍晚都不見有什麼大護法來。 老和尚傳人一問,知客師父疑惑的答:「沒有什麼大護法光臨呀!」
老和尚再問:「難道今天什麼人都沒有來嗎?」
這時,才有一個小和尚囁囁嚅嚅地說:「什麼人都沒有呀!只有……只有一個小小瞎眼乞丐罷了,他要進來,我怕壞了你交代的迎賓大禮,就給他幾個餅打發他走了。」
老和尚一聲大喝:「這人就是我們的大護法。趕快把我們的大護法追回來!」
大家雖然面有難色,卻不敢違抗,只得立刻出寺追尋。 幸而小瞎子腳程慢,不久就追上了,於是,小孩被迎進寺裡敬謹招待,百般呵護,在寺裡住了下來。 想不到忽然有一天夜裡,小孩上廁所,一個不小心掉下茅坑淹死了。
消息一傳開,許多人替他抱不平:「你們說,好心哪有好報?這世上哪有什麼因果報應?這小孩本來賣燒餅為生,日子過得好好的,偏偏做了那個功德以後,先是被解僱當了乞丐,又瞎了眼,爛了頭,好不容易在寺裡安頓下來,卻掉到茅坑淹死了。你們說說看,好心哪裡有好報?」
話越傳越盛,終於傳到老和尚的耳中。 有一天老和尚就召集村民大眾開示,把這件三世因果的公案作一了結。
「這個小孩子依照過去世的業報,應該要受三世苦:第一世要受窮苦報,現癩痢相;第二世要瞎而不見;第三世應受跌進廁所淹斃的報應。可是因為他一念慈悲,發心做了大功德,所以將三世的罪業提前在一世受報,省去了二世的痛苦折磨,現在已經超生到天上了!」
賣燒餅的小孩,一念慈悲而行布施,立刻消除了三世的罪業。
替小孩抱不平的凡夫,就是把佛法功德當做交易。 我們用肉眼看見世間的現像有時並非真相,是假合的,是妄心以為的假相,如果我們把心住在這些妄念、妄相上面,對佛法反反覆覆,忽信忽疑,就沒有辦法證得清淨菩提,所以在《金剛經》裡,要我們「信心不逆」,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才能身心自在,心無所住。
「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者,或有人聞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。須菩提!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」
佛陀說,《金剛經》的義理甚深,卻是不可思議、無法言語著相,應無所住,所以持受《金剛經》所得的果報也就不可思議,功德無邊,不可稱量。 如同僧肇大師所言:「此法門所有功德,過心境界故,不可以心思也;過言境界故,不可以口議也。」不可稱,不可以秤秤也;不可量,不可以器物量之也。 若人於此經,了悟人法二空,深明實相,功德廣大,即同佛心,無有邊際,不可稱量也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