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收錄了《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:孝順與行善》、《說話的藝術》、《如何讓孩子接受品德教育》等三部分內容,在家庭教育方面為父母開啟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。
孩子每天努力讀書的動機是什麼? 如果動機是“父母這麼辛苦,我一定要讓他們放心”,那你這一輩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。 但孩子的存心若是“我考得好,我爸爸就要給我五十塊、一百塊”,你就要擔心了。 不要看孩子很努力就高興,存心錯了,就錯到底,這個道理幾個人懂?
一個人進步最快的時候是逆境,逆境中我們的潛能和智慧才能開顯。 有這種態度就不怕吃苦,就懂得磨煉自己去提升境界。 而順境最容易使人迷失自己,所有錯事往往都是在順境中做出來的。 所以,面對順境要懂得適時提醒自己,我有這樣的順境是多少人給我的栽培,要常懷感恩心,要把順、逆境都當做老師。
聽到別人誹謗自己,不要受影響,也無須動怒。 而且,對方在進讒言時內心也很空虛、痛苦。 所以,我們念念要把功德返給他,這樣無形中就可以把這段怨結慢慢化解。 所以,要忍下來,讒言就像“舉火焚空,終將自息”。 你不去辯駁,事情過後,反而會贏得大家對你的尊敬。
沒有貪心,懂得忍讓,就不容易發脾氣。 從小懂得忍讓的孩子,會得到更多的疼愛。 譬如老師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爭,私底下都會對他們特別的關愛,因為這孩子懂事。 孩子不貪,就不會因為“別人有,我沒有”而生氣。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很容易發脾氣? 因為我們幫他做的事太多了,他都視為理所當然。 我們沒有做好時,他的脾氣馬上就上來了。
#閱讀鏈接處:蔡禮旭家庭教育演講錄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