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,其題材廣泛,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。 行走在青藏地區,經常可以在家庭或寺廟裡看到供奉著一幅幅靜美絕倫的唐卡。 隨著漢藏兩地的文化發展和交流, 唐卡的藝術價值也漸漸被人們所認知。 現在,就讓我們走進這絢麗的唐卡世界吧!
唐卡是什麼?
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,其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、 政治、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,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。
認識唐卡
唐卡(Thang- ka),也叫唐嘎、唐喀,系藏文音譯,“Thang”表示廣袤無邊的空間,“ka”指的 是空白被填補,合起來指的是捲軸畫。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, 具有 鮮明 的 民族 特點、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, 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。
品種與質地
唐卡的品種和質地豐富多彩,除常見的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,還有刺繡、織錦(堆 繡)、 緙絲、 貼花及珍珠唐卡等。 唐卡多繪畫或刺繡在布、綢或紙上,然後以綢緞縫製裝裱,上端 橫軸 有 細繩便於懸掛,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。 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。 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 裝裱後,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,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。
內容與製作
唐卡的內容繁多,多為藏傳佛教中的各位上師,各教派的本尊,不同變相的佛和千姿百態的菩薩,以及藏族社會的歷史、天文地理、 藏醫藏藥、歷史人物和吉祥圖案等 ,也有反映藏民族風情的畫面。 唐卡 的構圖嚴謹、均衡、豐滿、多變,畫法主要以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。 其製作工藝包括 繪畫、刺繡、貼花、織錦、緙絲、堆繡等藝術技巧。 除繪製極為複雜外,唐卡的用料也極其考究,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手工研製而成,色澤艷麗,經久不退,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。
唐卡,最美的藏族繪畫
唐卡是藏族最具特色的繪畫藝術,具有濃郁的藏傳佛教、藏民族韻味,經常作為信徒的修行工具而被頂禮膜拜。 同時,其色彩艷麗,金碧輝煌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近年來為很多藝術愛好者所收藏。
除此之外唐卡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,同時也是佛教、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輔助工具。 修行者把唐卡懸掛於家庭佛堂和寺院、廟宇的牆壁或柱樑上,並以畫中的聖像作為修行中觀想和膜拜的對象。
唐卡的起源
唐卡是一種藏傳佛教繪畫藝術,具有鮮明的藏族繪畫特色和濃厚的宗教色彩。 因此, 其發展源頭也可以從繪畫與宗教兩個方向溯源。
作為西藏的繪畫藝術來說,唐卡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。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卡諾文化遺址中,就出土有原始彩陶,那黑彩繪成的三角折線紋和三角圖案,可以窺視到當今唐卡藝術的雛形。 而在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加林地區岩畫中,已經有了具象的繪畫記錄。 公元前二世紀到629年吐蕃王朝建立前存在的日土岩畫,更是清晰地展示出成熟的繪畫風采,明顯帶有早期藏族民間繪畫 那種原始、蠻荒、粗野、素淡、稚拙的風格。 佛教中常見的“卍”字紋,在岩畫中就有明顯的脈絡演變。
宗教源頭
作為佛教藝術的唐卡,其起源可追溯到吐蕃第32代贊普松贊乾布時期。 松贊乾布先後與尼泊爾公主、唐朝公主聯姻,她們分別從尼泊爾和中原內地帶來了大量的佛教經典等,傳入了佛教思想和信仰,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西藏文化的發展,造就 了藏地佛教的興盛。 其中,西藏繪畫藝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。 據五世達賴所著《釋迦牟尼佛像記·水晶寶鏡》記載:“法王(松贊乾布)用自己的鼻血繪畫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……”這說明早在一 千多年前,西藏就有“唐卡”這門藝術了。 藏地的大昭寺和桑耶寺就是融合了當時多種外來文化而 建造的,其中的壁畫、雕像充滿了典型的尼泊爾風格。 而唐卡和壁畫往往相互 借鑒、臨摹,為了弘法與觀修的需要,唐卡逐漸兼具印度、尼泊爾的繪畫風格,更受到漢地繪畫藝術的影響,產生了獨特的藏傳佛教藝術特色。
842年,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大規模興教滅佛,佛教衰微,唐卡藝術也面臨滅頂之災,當時的作品幾乎很少流傳下來。
10世紀末,在古格王朝大力護法下,佛教再度興起。 同時,印度、克什米爾藝術傳入藏地,對唐卡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,出現多種繪畫風格並存的格局。 13 世紀以後,藏傳佛教進入一個全面繁榮的時期,唐卡藝術也隨之出現勃勃生機。 在明清兩代中央政府的支持、發展下,西藏的唐卡藝術發展到了新的高峰,作品數量明顯增多,且不同風格的繪畫流派層出不窮,如勉唐派、欽則派、噶瑪噶赤 派等,一些藏史上的著名畫師也大量出現在這個時期。
唐卡的功能
唐卡作為藏民族、藏傳佛教所特有的繪畫藝術,其濃郁的宗教特徵和民族藝木特徵、決定了它具有宗教膜拜、傳播、淨化的功能和藝術上的審美功能。
Ⅰ) 膜拜功能
對信仰藏傳佛教的民眾來講,唐卡無論從製作形式還是表現內容,都體現出藏傳佛教的莊重、神聖、華貴,其捲軸畫的形式易於攜帶,適合游牧民族隨時供奉身、語、 意,積累功德、祈求幸福,瞻仰、讚頌佛陀,信徒們修行觀想、膜拜的對象,也是宗教教義的形象化闡釋。
Ⅱ) 傳播功能
在藏族文化發展史上,唐卡以圖像的方式,廣泛傳播藏族的文化、歷史和藏傳佛教教義。 其以傳播宗教教義為主,如藏地諸多寺院都有的《六道輪迴圖》。 其次是對本民族歷史的講述,如舉世聞名的更詩《格薩爾》唐卡。 也有內容為有關的科學知識,如唐卡中的“曼唐”,就是對藏族醫學知識的接受與傳播。
Ⅲ) 淨化功能
唐卡中的形像是宗教信仰的象徵表示,其繪製和供養過程都可以視為皈依佛法的過程或儀式,是積累善業功德,使心靈得以超越世俗的羈絆,得到洗禮和淨化的過程。 在唐卡那極具張力的視覺衝擊下,使信徒們經歷著靈魂的拷問,從而消除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煩惱,消除“心魔”,達到心靈的平靜與安寧。
Ⅳ) 審美功能
唐卡作為藏民族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,其美學意蘊表現在諸多方面,無論是構圖的飽滿、嚴謹,還是色彩的絢麗、明亮,線條的剛勁、流暢,以及整幅畫面強烈的質感、動感 ,都充滿著濃郁的藏民族審美情趣,體現了藏民族神性與人性融合、統一的審美觀念,令觀者在善與美、惡與醜的鬥爭中怦然心動,獲得高度的精神愉悅和 崇高感。
Ⅴ) 唐卡代表著信仰
作為藏傳佛教的宗教藝術和藏民族的繪畫藝術,唐卡同時具有宗教功能和藝術審美功能,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意趣和宗教信仰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