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忽視了生命的內在財富
○ 最有效的精進在每個生命內在——病毒的另一面是讓半夢半醒的人開始體驗閉關內求,啟動內在本質的慧命能量。
○ 在過去10年裡面,我們一時把精力關注在物質上,一時又關注在內在成長上,所以很多人活得很辛苦,又想達到內在的提升,又想在現實中獲得安全的財富的保障 ,要想獲得財富自由。
○ 在我們財富並沒有自由的時候,我們獲得財富的過程就是一個內在提升的過程,這件事情就合一,我們是因為內在提升而自然呈現出的一種自由狀態,這種自由狀態依賴的財富是自己生命的內在財富,而不是外顯的財富。 如果我們依賴的是外顯的財富,依賴外顯的知識,依賴外顯的所謂的大師,只要在外顯上依賴,在呈現的相上依賴,這就是迷信,這種迷信不可能喚醒智慧。
○ 任何外部世界的發生,不同的人站在不同格局上得到的內在啟迪是不一樣的,它產生的當下狀態是不一樣的。 一個有內在儲備的人、內在覺醒的人會欣喜的面對疫情這個挑戰,知道自己提升的機會又來了。
在現實中我們為什麼要做事?
○ 一個人如果一輩子不做事的話,他內在認知投影出來的機會很少,他完成自己生命內在提升課題的機會就很少。 當他選擇做事的時候,其實他的很多內在認知會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投射出來,這個投射就給了他很多機會去覺察自己的認知障礙。 他就能比那些不做事的人有更多的內在提升、顛覆自己認知的機會。
○ 當選擇做大事的時候,他每天每時每刻都密集的把這種內在認知投影出來。 大家注意:他面對的事不是自己找來的,所有面對的事都是自己內在投影出到現實中的,等於他選擇了一個複雜應用題,使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面得到足夠提升的機會,所以這才是我們做事和做事業的根本的意義所在。
○ 如果沒有明白做事的意義的時候,在現實中做事往往會透支我們的生命能量,不但沒有達到內在的提升,反而有可能把事業變成了持續疊加內在障礙的業障,在造業。
為人服務還是為人的慾望服務?
○ 很多在現實中做事的企業家以為是在幫助人,以為是在為人民服務,但如果他的事業是在為人民的慾望服務的話,這種慾望實際是在放大自己的慾望。 所有服務滿足人的慾望的事業、企業,實際透支的是做事的人的生命能量,自己生命能量透支會在這種慾望能量的糾纏裡面,讓自己能量不斷往下走,這是賠本的買賣。
○ 當覺醒的時候,才知道自己的事業是在消自己的業,是在消自己內在的認知障礙。 通過自己事業的成功驗證本自具足,通過在事業過程中不斷顛覆自己的認知,而達到自己內在的成長。 注重內在持續的成長,不執著成敗的表象。 所以才可以屢敗屢戰,可以在每一次失敗裡面獲得一次成長,這樣的事業才是有意義的。
○ 沒有覺醒的時候,做事業大部分是在造業,當覺醒那一刻,所有事業全部變成我們消業的機會了。 甚至包括以前做過的、以前犯過的錯誤,以前成功的經驗,在我們覺醒那一刻全部變成內在成長的助緣了。
○ 這裡面根本不存在是非善惡的評判,只是智慧的選擇,當選擇了智慧,被內在智慧引動了自己生命本質的時候,這時候才發現我們過去所有的生命過程,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今天的覺醒服務的,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進入了我們內在圓滿的生命狀態。
問答題
問:請問老師,關於墮胎、造業的說法,如果三維都是高維的投影,我們可以怎麼做去化解、和解業力?
劉豐老師:在人類所有的智慧系統裡面,都在表達現實的行為、選擇跟內在認知之間的關聯。 你站在什麼樣的認知上去建構現在的行為模式和你做的事情,這種認知又將對內在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。
如果我們在現實做的任何一件事會讓內在產生糾結,會讓內在能量關係產生一種衝突的、糾結的這種對立的過程就被稱之為造業。 這樣來看所有我們在現實中做的事情,會不會在內在產生遺憾? 會不會產生恐懼? 會不會產生糾結? 如果會,這個東西確確實實在給自己內在製造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障礙。
同時,在人類的三維邏輯系統裡面,對三維的行為已經形成了一種公知系統的評判,可以用善惡是非來表達,但它的背後卻是對人性本身的能量結構進行的一種梳理, 選擇哪些行為更利於提升? 哪些行為不利於提升? 哪些表達利於提升? 哪些表達不利於提升? 把不利於提升的那些行為和表達,以身口意的這種邏輯給出了我們在修煉過程的一種保障,作為我們選擇的一些基礎。
其實這也是我們內在的一種建構,在這個系統裡邊的時候,按照系統的要求去規範行為,是便於我們內在的提升,這是核心的核心。 為什麼說戒律、持戒、守戒這件事情在某些系統是很有意義的,因為它幫助我們屏蔽掉那些使我們產生更深層的問題,同時幫助我們把精力放在讓我們內在成長的境界上去,所以在那個時空的修煉階段它是有意義的。
但如果它變成自己心裡的另外一套糾結,產生的另外一種恐懼,這個時候,你就沒有理解這些遊戲規則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? 就比如說墮胎也好,吃素也好,這些對生命的不同行為準則的選擇,它不是一種懲罰,但是,它所產生的這種自我懲罰,確實跟我們整個人類的公知體係是關聯的。
比如在籃球場上遵守籃球規則是你必須選擇的,也就是在那個當下,規則就變成了原則。 如果根本不了解這個遊戲規則的話,隨意的去上場破壞遊戲規則,那就沒有機會在籃球場上玩。
讀懂每一個時空階段的遊戲規則,是一個好的和一個覺醒生命或者一個趨向於覺醒生命的過程,它能夠讓你更好的在這個場域裡面去獲得繼續提升的機會。 所以在人類的整個修行系統裡面,不同系統創造了不同的遊戲規則,這就是戒律。 在遊戲規則裡邊去玩的話,你能夠享受整個遊戲完整的過程,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勝利,就是我們的內在提升。
當我們了解到這個層面的時候,再看人類不同宗教系統、不同智慧系統給我們創造和表達的這些所謂的戒律,所謂的遊戲規則,是為了保證我們縱向提升的條件。 但是,永遠不犯規的球員絕對不是好球員,如果他只關注規則,他上場只是為了不犯規,天天念叨的全是如何不犯規,這個時候就根本忘了他上場是來打球的。 所以他要智慧的把自己的體能、智能在場上發揮去獲得勝利, 這才是關鍵。 該犯規的時候也要當仁不讓,因為就差一分決定勝負的時候,他必須得犯規,阻止對方的一次進攻,就是這麼簡單。
面對所有的現實存在,我們要智慧的去面對現實的遊戲規則。 這個規則有利於我內在成長,我就必須得遵守。 因為當不遵守的時候,我會付出代價。 為什麼? 例如犯規次數只有5次,浪費掉一次機會的話,後面4次就給我罰下場的風險增加一分。 當我已經4次犯規的時候,這個時候就更加謹慎了,如果不注意再一犯規就直接被罰下場。 如果一上場只想著別犯規,那能量就被自己的認知極度地限制了,根本不可能好好發揮,所謂的發揮就是內在精進、內在提升。
當真正了解到這個層面,再去看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各種現實遊戲規則的挑戰,你就會積極的去面對它。 當能夠積極的去面對這些事情,有的時候即使你選擇了犯規,那你是已經有心理準備,知道犯規本身跟你的內在成長有意義,選擇了以後也不會被規則所障礙,這個 規則不是對你的懲罰,有的時候是對你的提示。
而每一次犯規如果跟你的成長沒關係的話,你要智慧的去規避掉這種犯規的可能性。 這就是我們在現實的不同系統裡邊去遵循各種戒律,對自我的行為產生要求,關照身語意的過程。 但關照身語意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守住規矩,而是為了獲得內在成長足夠的專注和空間的機遇。
如何和解、化解業力?
實際上我們把業當成業力的時候,這時候是無奈的。 因為所有現實的呈現,都是內在認知投影出來的,我們認知的強悍程度構成了業力,我們在三維空間最大的業力認為時間是常量,這個認知讓我們恐懼生死,讓我們擔憂 所謂的浪費時間等等。
這種業力產生力全源於我們對某些認知的執著,唯一化解的方式就是到內在去顛覆認知。 當認知被顛覆的時候,業力就會轉化。 而顛覆認知的力量來自於超越業力的力量,它只來自於願力,願力是給自己的生命格局所設定的終極目標。
這個終極目標是要你設定在今生今世就要達到,而不是等以後某個時間某一世去達到。 這樣的話,你這個願力才能在當下起作用。 如果說反正我終究成佛,我終究回歸神的國,至於哪一世回去也不知道,反正我這世就往那走就是了。 對不起,那你永遠走不到。
如果你認為只有今生今世的時間,既然我已經明白了,我就往那個方向走,那就是我終極目標的時候,你會產生巨大的內在動力去超越所謂的業力。 任何的有限認知都有可能成為障礙,所以當有了最大的終極目標作為你內在動力的話,會發現你中間所有遇見的一切圖像、功能、覺受、表達都是成長的助力。
真正能夠起作用的願力只有一個,就是N維(N趨於無窮大)的願力,在這個願力之下才真正能夠徹悟和覺醒,有徹悟和覺醒作為目標的願力,那些曾經在各個 空間層次就都能夠成為你的助力和助緣,形成對你生命成長的意義。
這就是我們講到的願力超越業力,通過願力而在現實中去顛覆我們的業力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